收藏汇乎网址

交易知识问答的路上不再迷路

+ 快速收藏

欧元体系需要一场变革!

互联网催化剂

ECB昨晚利率会议一次性加息50个bp,这或多或少有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加息25bp。这也是该行,时隔11年再次加息。使货币正常化。

之前是这样的:在欧元区通胀如此之高的情况下,ECB仍将利率维持在负水平。

这或许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政策与不断上涨的物价之间最大的脱节。下图欧元区利率和通胀——

dachshund


再加上俄乌冲突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使得欧元区饱受通胀之苦以及资本流出之苦。

这个我就不再赘述了,以前的科索沃战争,2014年底克里米亚危机,以及今年2月份发生的俄乌冲突,欧元区每次都是冤大头一样的存在。

种种因素使得市场对欧元区率先衰退的预期进一步加剧。最直接的表现是欧元的大幅贬值以及欧元区边缘国(南欧5猪)与德国的利差不断扩大。

昨晚ECB利率会议推出了“反金融分裂”工具TPI(transmiss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传导保护工具。

目的是保障货币政策立场在整个欧元区的顺利传导以及让货币当局更有效地稳定物价。

这个工具我的理解为:

1、告诉市场我们不会放任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利差走阔而不管不顾。

2、如果有成员国发生债务危机我们会根据其程度开启二级市场购债,规模不限。

3、TPI工具开启成员国也要满足相关条件。这也是防止那些负债高的边缘国瞎搞破罐子破摔。

条件为:必须遵守欧盟财政框架、没有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公共财政可持续,以及“健全和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遵守对欧盟疫情后复苏基金的承诺。

欧元体系从诞生至今以来最尴尬的地方是:

只有统一的货币,没有统一的财政。各国的财政都是由各国自己控制的。这也是很容易被资本找到漏洞进而攻击欧元的。

欧元区货币政策统一而财政政策不统一终有一天会把欧元给搞废掉,甚至欧盟的解体,欧元体系需要一场深度改革了!

欧元像个瘸子,危机出现时又像一盘散沙!决策路径又太长!搞垮欧元谁最受益?我想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

另外让欧洲松了口气的一件事:

俄罗斯方面21日当天早晨如期结束“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年度检修,恢复向德国输送天然气。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言人也向媒体证实这一消息,并表示最新日输气量大约为6700万立方米,为满负荷状态的四成左右。

不过,这足以让连日来因担心俄方切断供气而精神紧张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略松一口气,因为“有总比没有来的好”。

恢复送气后供应量为检修前水平,即最大输气量四成左右。

俄气6月把“北溪-1”输气量削减六成,理由是先前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负责送修的一台管道涡轮机遭加拿大以对俄制裁为由扣押,未能及时归还俄方。

另外普京20日警告,俄方准备7月底维修另一台“北溪-1”涡轮机,如果在那之前德方没能将加拿大送回的涡轮机交还俄方,届时日输气量可能减半至33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在四成的基础上再减半。

哈哈哈,普京这是钝刀子割肉啊.......

欧盟委员会20日提议各成员国8月至来年3月“自愿”削减15%用气量以保障冬季用气需求,并希望成员国授权欧盟委员会在俄罗斯切断对欧洲供气的情况下强制施行用气配给制,以免欧洲受俄罗斯“讹诈”。

 不过,按照普京的说法,欧盟面临能源危机纯属咎由自取,因为它对俄实施能源制裁、主动关闭多条输气线路。

已经完工的“北溪-2”管道原本能使俄方直输德国的天然气量翻一番,可大大缓解欧洲用气需求压力,却因西方阻挠无法开通。

普京说,即使西方决定启用“北溪-2”,也只能获得原计划一半的供气量,因为俄方已将另一半气量转供国内市场。

最苦的还是生活在欧洲的老百姓,想想以后洗个热水澡都是奢望,甚至冬天一个月洗一次澡来抵抗俄罗斯所谓的“讹诈”真是笑掉大牙。

......

最后我带大家详细回顾下09年的欧债危机,理一理逻辑: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简称欧债危机,是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部分国家因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并超过了其自身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者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早在希腊凸显。 

随即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并将其评级展望定位为负面,希腊乃至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 

截止到2010年4月底,其已经蔓延至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与希腊一起,被国际评级机构称为“PIIGS”,欧猪5国的由来)。

此后,法国和德国两个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

2012年初,标准普尔宣布将法国等9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法国主权信用被踢出AAA级。 

至此,由希腊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已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 

.......... 

欧盟1993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s),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现拥有27个会员国。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当时的欧盟十五国中,有四国没有加入欧元区,其中,英国、丹麦、瑞典是想再观望一段时间,而希腊则是一个劲的想加入,但是却被多次拒之千里之外。 

欧盟成员国在1992年签了一个《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根据这个条约规定:想加入欧元区,政府财政赤字占比GDP不得超过3%和政府公共债务占比GDP不得超过60%的上限。 

通俗点讲就是你想进群,你要有最基本的实力,你不能年年入不敷出,欠一屁股外债,还想着进来拉大家后腿!因为欧元信用本质就是各成员国的政府信用总和,如果成员国欠债太多,那国家信用破产,欧元也会跟着倒血霉。 .

....... 

而希腊呢,由于自己的入不敷出,长期高负债、高赤字就是达不到进入欧盟的条件。

别人都进入欧盟这个大家庭了,就自己不达标,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为了加入欧元区,希腊决定向美国求助。我们都知道美国跟欧洲只是表面兄弟,欧洲人希望用欧元取代美元,享受铸币权,而美国人则一直把欧元看做美元的头号劲敌。 

从欧元诞生的第一天起,美国就一直想干掉欧元。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1999年3月,欧元刚发行没两天,美国就在欧洲腹地科索沃打了一仗。 欧元启动之初,欧洲人信心满满。他们给欧元的定价是与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战争爆发后,欧洲人参与北约行动,全力以赴支持美国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轰乱炸,米洛舍维奇政权垮台,南联盟屈服。 

可接下来一盘点,欧洲人发现不对头了,欧元,就在这70天里,居然被这场战争打残了。战争结束时,欧元直线下跌30%,0.82美元兑换1欧元。

这时欧洲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在替别人数钱。这一来欧洲人才开始醒悟。这就是为什么到后来当美国要打伊拉克的时候,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盟的轴心国家,坚决反对这场战争。 

有人说,西方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到现在为止,西方国家之间,在二战之后确实没有直接发生过战争,但是不等于他们之间不发生经济战争或金融战争。

科索沃战争就是美国人对欧元的间接金融战争,结果打的是南联盟,疼的是欧元。

因为欧元的诞生动了美元的奶酪。在欧元诞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货币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结算率巅峰高达80%左右。

我找了些数据:截止2021年5月,全球跨境贸易结算中,欧元反超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结算货币,欧元占比37.82%,美元占比37.64%,这是欧元首次超越美元。

欧元的出现立刻切走了美国的一大块奶酪!欧盟是一个超2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它的出现一下子就盖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北美自贸区:24万亿美元—25万亿美元规模。 

作为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欧盟当然不甘心用美元来结算它内部的贸易,于是欧洲人决定推出自己的货币——欧元。 欧元的出现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货币结算量,到现在世界上37.82%的贸易结算已使用的是欧元而不是美元。 

美国当初没有及时遏制欧元的诞生,这也是美国不够警惕的地方。欧洲局势动荡导致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本从欧洲流向美国,才一年,欧洲人的财富相比美国人就缩水了一小半。 

不过,在科索沃搞事情只能打压欧元一时,想要彻底废掉欧元,美国必须另想法子。 

就在此时,希腊主动找上了美国。希腊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瞒着欧洲,让美国把自己包装一下,达到马约的标准,然后加入欧元区。 

但美国的想法却不简单,看着希腊悲催的财政状况,美国人想到了一个搞垮欧元的绝妙法子。 

........ 

美国华尔街的投行大佬高盛很快就给希腊捣鼓出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很巧妙,不但能帮希腊隐藏住债务,而且还能让希腊政府继续爽歪歪的花钱。 

高盛是怎么干的呢?
希腊政府需要先发行一笔10年期国债,募集100亿美元。

然后高盛再和希腊签一个10年期的货币互换协议。 

货币互换就是在合同期初和合同期末各做一次货币兑换,比如在合同期初的2000年,希腊拿100亿美元换高盛80亿欧元,然后到了合同期末的2010年,希腊再拿80亿欧元换回100亿美元。 

因为货币互换协议的两次兑换汇率是双方协商确定的,这就给希腊和高盛留下了操作空间。 

本来按市场价,希腊借来的100亿美元只能兑80亿欧元,但高盛却答应在期初给希腊换90亿欧元,也就是让希腊凭空多得10亿欧元。 

但是,高盛可不是冤大头,等10年之后,货币互换协议到期,希腊想要换回100亿美元,就必须多加10亿欧元。 

简单说,高盛只是让希腊在合同期初占了10亿欧元的便宜,这个便宜会在10年后,原封不动的吐出来。 

这套方案本质上就是高盛给了希腊政府10亿贷款,只是这10亿贷款在账面上不算债务。 

希腊政府的财政状况一直很差,如果它挺不过10年就破产了,高盛这10亿欧元可能就要不回来。 

那怎么办呢? 缺德的高盛找了一家德国银行,然后在这家银行购买了一份10亿欧元的CDS。 

CDS也是一种互换协议,全称是信用违约互换,简单说就是一种保险,如果希腊没出事,高盛每年给德国银行支付一笔保费,而如果希腊出事了,不管是破产了,还是信用评级大幅下调,德国银行都要全额赔付高盛的损失。 

这个模式电影《大空头》不就出现过吗?一样的手法,同样的配方,电影《大空头》鬼才男主找到大型的保险公司和银行搞出了专门做空MBS(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CDS。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买方每月给卖方固定保费,对于卖方,只要MBS没出事就一直收买方的钱,假如MBS崩了就要一次性付给买方一大笔赔付金。 

而且这种CDS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门槛极低。
打个比方:有保险公司或者银行发行了关于吴亦凡未来会人设崩塌的CDS。 

只要吴亦凡遵纪守法,规规矩矩的做人。可以说做空吴亦凡CDS的人每月都要交保费,一旦吴亦凡人设崩盘,那做空吴亦凡CDS的人就赚翻了。

高盛是这方面的高手和鼻祖....... 

凭借着这通操作,高盛一箭三雕: 

1、在欧元区植入了希腊这个祸根。

2、把业务风险转嫁给了德国银行。

3、高盛一次性就从希腊那里赚了3亿欧元的佣金。 

除了这笔货币互换,高盛还给希腊政府搞了一个掏空身体套餐,比如把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收入作为抵押,打包卖出去换现金,这其实就是资产证券化。

总之,就是把希腊能卖的都给卖了,只为了让希腊政府开心的花钱。
2000年6月19日,在高盛的帮助下,希腊成为第12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成功的符合了政府财政赤字占比GDP不得超过3%和政府公共债务占比GDP不得超过60%的硬性规定) 

美国已经摸清了希腊的家底,只要时机合适,华尔街就可以引爆希腊债务,然后拖垮欧元。

 ........ 

意外的是期间美国发生了一些插曲:08年的次贷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重创华尔街,美国五大投行凉了三个,剩下的两个,也就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危在旦夕。 

为了救市,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大量印刷美元接盘有毒、垃圾资产,高盛被美联储奶活了。 

美元印的太多,就会不断贬值,到08年4月,美元兑欧元已经累计贬值37%,这个贬值幅度还是很吓人的。 

为了让资产保值,海量资金从美国外逃至欧洲,美元信用动摇,美元霸权眼看着就要变成欧元霸权了。 

对美国来说,要挽救美元就只有两条路: 一是关掉印钞机,提升美元信用。 二是让欧洲也出个大事,只要欧元比美元更惨,那美元就能恢复元气。 因为次贷危机的烂摊子一时半会收拾不干净,所以让美联储关掉印钞机是不可能的。 

救美元,其实只剩一条路,那就是搞垮欧元。 

高盛10年前种下的希腊祸根,现在终于要派上用场了。只要能够引爆希腊债务危机,那欧元的信用必定一落千丈。 

为了推希腊一把,华尔街接连干了三件事: 

1、大肆唱衰希腊经济。

2、不买希腊国债,还掉头做空。

3、大量囤积希腊的信用违约掉期。 

此时的希腊经济一团糟,加入欧元区后,希腊国内众多行业被德法企业冲击得溃不成军。 

再加上次贷危机让希腊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和航运业直接停摆。希腊此时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华尔街的大肆做空,导致希腊借钱困难,国债收益率飙升,眼看着就要债务违约。

dachshund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

为了拉希腊一把,欧洲的金融机构接下了美国抛出的所有希腊国债。 

在希腊近3000亿的债务里,80%以上都被欧洲国家持有,其中法国是最大的接盘侠。

dachshund

7500亿欧元救助资金构成

.........

2009年10月,希腊换届,新任政府要么是被巨大的财政窟窿吓傻了,要么是真的借不到钱了,总之,上台不到半个月就对外宣布:希腊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已高达113%,比马约要求的60%高了几乎一倍。 

此时的美元指数已经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希腊的债务问题成了美元最后的救命稻草,美国必须抓住这个翻身的机会。 

希腊那边刚开完发布会,美国这边的三大评级机构就出手了。 

他们不断得调低希腊的主权评级。 

我们都知道信用级别3B以下就是垃圾级,一个发达国家再怎么差劲也不至于混成垃圾。 

但三大评级机构就是奔着搞死希腊来的,希腊的主权评级先是从A撸到了3B,然后接连降到2B、B、3C。 

惠誉曾一度将希腊主权评级调低至C,也就是垃圾级里的倒数第一。 

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曾经一度达到了印度、巴西这些国家的两倍多,一个发达国家生生被整成了非洲国家。 

前面说过希腊的债务8成以上都卖给了欧洲金融机构,现在希腊国债变成了垃圾债,绑在希腊身上的欧洲金融机构火烧连营。 不过,最让欧洲头疼的还不是这事。因为希腊的主权评级一再下调,比希腊强不了多少的西班牙(当时欧元区第4大经济体)、葡萄牙、意大利(当时欧元区第3大经济体)也受到牵连。

dachshund


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华尔街开始大肆炒作欧洲各国的债务风险,欧猪五国的名头很快就传开了,这5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一降再降。 

欧洲金融市场风声鹤唳,国际资本再次开启大逃亡,纷纷从欧元区跑回美国,美元指数很快就从71的历史低点回升到90附近。

本来美国的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元气大伤,但是靠着做空欧洲资产,华尔街再次赚的盆满钵满。 

高盛手里握着的希腊债务CDS价值翻了3倍,而在欧元和欧债上的空头头寸更是获利无数。 

一场欧债危机,直接让美元和华尔街原地复活,次贷危机走了,可是欧债危机来了。 

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不但帮美国赢下了与欧洲的金融主导权之争,而且还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里掺了一大把沙子,时至今日,欧洲多个国家仍然处于艰难复苏之中。 

欧元体系从诞生伊始就带有先天的缺陷:欧元区的成立就有了统一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统一决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但是它的财政政策却由各国政府自己控制。这次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明显暴露出欧元区在货币政策上统一而在财政政策上不统一的弊端。 

各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欧元就像一个瘸子,不仅对区内成员国财政状况缺乏有效控制,而且当一成员国出现危机时,又像一盘散沙,导致区内成员成为金融市场上投机者轮流攻击的对象。 

债务危机爆发后,救助过程中各国政府争吵不休,而日各有各的打算,导致数月才出台希腊救助机制,这也被看做是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对于欧洲“笨猪四国”或“欧猪五国”这样一些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来说,不可能采取传统的本币贬值的办法或降息的办法来加以应对。 

在笼罩全球的希腊债务危机,进而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阴云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备受争议。
正是由于标准普尔下调希腊和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把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归入“垃圾级”,而葡萄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跌至“A一”,发展前景为“负面”,这一举动而引发了欧洲股市大跌,给欧洲债务危机火上浇油。 

许多人担心,如果三大评级机构进一步下调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很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和蔓延。葡萄牙政府宣称,评级机构对其主权信用评级做出了不负责任的判断,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

(美国评级机构要的就是这效果) 

目前在国际评级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两大公司:标准普尔和穆迪,都是美国公司。

美国在评级事务中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 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着全球市场,但自己却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而且对本国公司却异常宽容。 

在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美国银行业损失巨大,却从不见标准普尔或穆迪降低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违背利益冲突原则,他们受雇于债券等发行方,对一些复杂、高风险的投资产品给予了很高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投资品分散世界各地。 

而正是美国评级机构向市场提供了虚假信息,他们在美国次贷危机苗头显现时,未能及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从而导致损失扩大,助长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最终使得危机全面爆发。 

尘归尘,土归土,终有一天,要还的......

金融市场是人性最直接的演绎场所,对全世界任何组织和个体都适用。 

美国的军事和科技都是为美元霸权而服务,没有了美元霸权,美国的军事和科技就索然无味了。 

但是美元霸权如果未来消亡,会出现什么东西充当世界货币呢?

我想没人知道,其他货币好像也接替不了美元的角色。

欧元体系需要一场大变革,不然早晚完蛋,甚至这个组织面临解体的风险!

著作权归于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  2022-07-22 11:03:30

123条评论
热门
时间正序
时间倒序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