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利公式=小亏小赚+大赚+绝不大亏,绝不大亏=单次绝不大亏+多次小亏不积累成大亏
“小亏小赚”“大赚”“单次绝不大亏”这几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
“多次小亏不积累成大亏”这一项,是个难点。很多人以为只要找个模型就可以一步到位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解决路径不是一条,很难一步到位。
我在入门后,获得稳定盈利能力之前,主要探索也是围绕消除这个漏洞来探索。
那几年的感觉,就像头上高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获得稳定盈利能力之后,交易有了一种踏实感。
虽然这把剑依然高悬,只不过自己不在乎了,不像以前那样为之焦虑。
为什么我现在对这个问题会有踏实感
踏实感肯定来源于稳定盈利的战绩。
但是如果稳定盈利的战绩是因为运气正好碰上了恰好适合的行情呢?“过去怎么样只代表过去,怎么能代表未来也能赚钱呢”
所以我抛开这几年稳定盈利的战绩,思索原因来自于哪里,
我认为有几点我能做到,这几点能力构筑了我的信心。
1我知道我的行情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它可能会大概率出现。
2我知道我的一次大赚能覆盖掉5次以上甚至10、20次的小亏,30、40次的小亏也不是没有,这足够我的试错多次失败。
3我知道多次试错失败后,我该怎么处理,并且处理能有效的刹住下跌势头
4我在“看开机会”上,随着经验以及生活防御的增加,一直在进步,对“机会”越来越挑剔。这帮助我减少更多的试错失败和单次亏损,增加更多的盈利。

这是我在MYFXBOOK上的账户曲线,上面黑圈的那一段,就是频繁小亏的痕迹,是不是符合我说的第二点和第三点能力?
这四点能力后面实际上有很多的方法技巧,但无法一一讲清,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摸出来。在自己的身体里形成体系,看到什么情况就自然的知道该怎么办。
我给的文章里,写的是形成这个体系的主要关键点,还有些细节东西,需要自己把它丰富起来
每个人的优势和弱势不一样,每个人扬长避短不一样,所以分析操作细节上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但是我讲的关键点,是必须具备的东西。
从你的这个问题里,我看出你有三个问题可以拿出来掰开讲讲
第一个是认识问题,还没接受市场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问题是路径问题。如果接受了不确定性,那未来怎么样,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之后,解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机械交易路径的解决方案。一个是主观交易交易路径的解决方案。你要走什么路,还没想清楚,既想要机械交易/主观交易的好,又不接受机械交易/主观交易的坏。
第三个问题,我给的文章里学习思路问题。
简单版:
第一,这是没接受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表现。没接受不确定性,一定要找到市场确定性的东西,那交易就变的很复杂。在没接受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我也无法解决这个“看天吃饭”的问题。接受了不确定性,就有两个不同路径的方案来解决你这个问题。
第二,机械交易路径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一个交易模型,然后放到历史行情里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是赚钱的,那困境也就走出来了。机械交易依据的是过去表现进行未来的“假设”。过去这个模型有效,那么假设未来也依然有效。继续按这个模型在这个品种里进行交易即可。
如果不认可这个假设的依据,认为过去这个模型有效,不代表未来也有效,那么就要走主观交易的路。
第三,主观交易路径的解决方案,笼统的说,长久的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交易能力。直到悟出自己的“交易逻辑”,通过这个“交易逻辑”推导一个能赢的未来。(现在只能用交易逻辑这个词来表达,我感觉表达还不够精准。要理解这个词,需要自己用其他技能做类比,比如种田,打仗,打猎,做生意,开店。搞这些活动,你为什么能赢,这个“为什么”就是逻辑。能回答“为什么你交易能赚钱”,也就懂了我要表达的意思)
到这个时候,并不是说自己就不看天吃饭了,就没这个“没趋势的不够弥补小亏”的困境了,而是你不在意这个困境,活在了当下。就像没学会游泳,非常害怕淹水,等学会了游泳,淹水的情况就能完全不会发生吗?也会出现,只不过自己不怕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仅此而已。
啰嗦版:
第一个问题——“看天吃饭”这个认识反映你对不确定性的认识
1,
交易像一副画,最开始的画是一张白纸,如果白色是这副画的底色,那么交易的底色就是不确定性。看天吃饭的意思,也即是“成事在天”,承认未来的不确定性。承认交易的本色就是一个赌博。你这个“看天吃饭”的认识是对的。
2,
但是你认为“看天吃饭”是一个困境,反映你的思路陷入一个牛角尖里,就是你企图摆脱“看天吃饭”,你承认了不确定性,但是没接受它。说是牛角尖,是因为不确定性是交易的底色,人无法摆脱。大多数人以为市场的变化过程是A材料加入B材料,产生C变化,内心深处都企图找到一个类似化学公式的东西。而市场是博弈的战场,无法找到这种永恒的公式,这个矛盾没法在这个“化学公式”的框架内解决,这就变成了你的“困境”。
3,
端正的认识是,接受“看天吃饭”。也即是说,你后面做的任何努力,只不过是为了提升成事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百分百成功。如果老天实在不给饭,实在是不出行情,君要臣死,臣也不得不死。这就是接受了“成事在天”。只有接受了自己一直是在刀尖上起舞,一直是负重前行,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谋事在人”,努力提升成事的胜率。
4,
大众都是为了获得确定性,追求证明未来会怎么样,这样把交易搞的很复杂,以致长久都徘徊在门外,无法入门。你目前的思路,是我在其他文章里写的,从追求单次交易的百分百成功,转变为追求多次交易后的百分百成功,本质上还是没接受不确定性,你交易满两年,和我当初一样,两年经验的时候,也差不多是在这个认识阶段。进步的地方在于,你现在已经有了整体设计交易的意识。
5,
接受不确定性,跳出这个所谓“公式”的框架,交易才变得简单。所谓交易简单,指的是交易无非就是赌博,赌单次赢和赌多次后赢。交易就一个“有预判、有预案、有准备、有章法、有后手”的事。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打磨这两个环节——“预判”即分析判断,“预案”“准备”“章法”“后手”即客观的操作。
第二个问题——对交易的踏实感从何而来
1,
企图在市场里找到公式,无非是想通过确定性获得一种踏实感。没有踏实感,人就感觉自己好像挣扎在泥沼中,无所凭靠。人都是因为找到了外界变化的规律,利用上了这个规律吃到甜头,然后心里才对这个事产生有底。这个变化的规律,在其他行业里,基本上从现象级别里就可以找到规律。现象级别的规律,比较简单直观的,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就是现象这一级别的规律。
但是交易是高度激烈博弈的行业,它从现象级别找到的规律,非常容易被破坏,因为你可以找到,人家也可以,人家就会利用起来算计你。
作为小散,当你对行情有了预判的时候,你要时时想到“我的预判代表哪些参与者,是否能容易被天敌猜到,能否被天敌操控”。
如果你的预判是基于现象级的规律,那就太容易被天敌所利用。
以前蜡烛图规律刚被本间宗久挖掘出来,他可以赚钱,但是现在这些规律写成了技术书,再照本宣科,本本主义,就很难赚钱了。
2,
因为现象级别的规律容易被破坏,所以需要进化。进化分了两条路线。一条路就是深耕现象,找到别人还没找到的现象规律,这条路以机械化交易为代表。一条路是掌握更深层规律,从深层的规律出发,外圆内方,应对变化。这条路以主观交易为代表。
有一种路看起来是机械交易,实际上也是主观交易。就是主观判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启机械化交易。
3,
机械化交易的路,它的踏实感来源于历史统计。也就是说历史检测过这个规律是赚钱的,交易者就会依据历史赚钱的结果来假设未来依然会赚钱。你提的这个问题,“没行情小亏,有行情大赚,小亏积累出大亏还不够赚的多”,如果通过机械化交易的路来解决,做法就是,从这个品种的历史行情里,依据某种行情的特征,建立一个交易模型。然后放到历史数据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赚钱的,那么就用于实战,吃几次甜头,那么就会对这个模型产生踏实感,会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稳定盈利的方法。
对模型产生踏实感,这是一个进步的表现。但是这里也有个坑,就是容易陷入一种盲目自信。这种人会认为他找到了交易的化学公式,做交易“没有预判,不需要预判”,“信号给什么就做什么”“不能有主观参与”“不需要预判”,“只要执行力强”,“严格按模型操作”。相信这些话很多人都会在外面看到。有些人这么讲,其实话只讲半截,隐藏了另外的半截话。有些人是没理解透一个事,即用模型交易也是基于“假设”。
人比较容易理解单次交易对未来的预判是假设,会在未来根据变化对假设进行修正,知道假设错误,会怎么处理。但是用模型交易,很多人就不理解本质上自己对未来的预判是从多次交易的角度对未来进行的假设。他假设的是什么呢?他假设的是这个这个品种波动的节奏,变化没大到永久破坏模型的正期望。举个极端例子容易理解,趋势交易模型,用在泡沫破灭的股票品种里,就会永久失效,你再用趋势交易模型来交易这种品种,就会是无尽的亏损,而不会出现一次盈利弥补不断小亏的情况。
4,
有些人就算用模型赚钱了,他依然对未来感觉到不踏实,“过去怎么样只代表过去,怎么能证明未来也能赚钱呢”。他不接受“过去”可以作为看到未来的依据,那么这种人需要走主观交易的路。我就是因为基于这个疑问,在探索到模型交易之后,走上了主观交易。
现象级别的规律容易破坏,那么就深挖现象,透过现象抓本质,掌握更深一层次的规律。
掌握内在规律,这是一种能力。
主观交易的路,其实就是修炼自己的交易能力。
走主观交易的路,首先得承认交易能力这个东西存在。两个人就算用同一种策略,同一种模型,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是完全相同,这就是交易能力的不同。但很多人是不承认交易能力这种东西存在的,所以他们一直走机械化的交易路。
主观交易路的踏实感,建立在自己的交易能力之上。
但是提升交易能力,这是个非常笼统而且模糊的话。别人听了,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怎么提升交易能力,能一两句话讲清楚吗?这不是给个模型,就能立刻清楚了。提升能力,需要具体的修炼方法、修炼思路。修炼的方法和思路,也是我给的文章里主要的东西。
最后
踏实感是因为心有了一个锚。
原来我也是把这个心锚放在“外”上,寻找市场的BUG。但是当年我探索到模型交易之后,因为这个模型是从价格的现象里提炼,所以依然对未来感觉到不踏实。
“外”是容易变化的。心锚放在变化而又无法控制的东西上,当然不容易有踏实感。
接受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坎。坎这边是“向外求法”,坎那边是“向内求法”,我最后跨过这个坎,把心锚放在自己身上。
“我”的变化可预测可控制的,心锚放在“我”身上,才有稳定的可能。
所谓“向内求法”,就是以“我”为主。不去管有没什么公式,什么模型。“我”做出预判,依据自身条件做出预案,做好交易的准备,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交易,留有后手。仅此而已。整什么公式模型,想办法证明未来赚钱,都是把交易搞的复杂。
一开始,“我”肯定是做不好。预判的不准,预案杂乱,准备不及时,章法混乱,后手不熟。但只要在市场里生存,就会逐渐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市场和交易的深层规律。然后一切都遵循万物的客观规律行事。
要信任“我”,接受“我”的不足,扬长避短,耐心给“我”成长的时间。成长到最后,“我”会带来踏实感。
同时也活在了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