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道,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往往最有效。
关于简单第一个心得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开始交易时,听从当时一些前辈的建议,一开始就想建立一个基本的交易系统,但发觉条件非常难以确定,做历史回溯的时候所有这些系统条件都只能抓住一支股票部分的盈利区间,当时是非常郁闷,就不停看书,不停在论坛上晃荡,希望能构造一个心目中的完美系统,这个过程历时数年,最终毫无所获。痛定思痛后,最终领悟到,应该将目标锁定在只做一种形态,如果一种方法能够把股票中的一种特定形态80%以上抓出来,那就够了,这简单的领悟让我几日内就构建成了现在的交易系统。
追求完美不停学习之路,在股市上很多时候都是死路一条。三千弱水取一瓢饮,够了。
这种形态是什么其实不是很重要,你打开任何一副K线图,列出能赚钱的入点,然后从中选择一种比较常见的形态就行了。
关键在于你要坚定只做这一种形态,做的多了,这种形态就会成为你的提款机,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有些时候它蕴含的金钱在灼灼闪光。
关于简单的第二个心得是:删繁就简,恢复原始。
这些年做交易,看了非常多的书籍,先是迷上了技术指标,搞了无数个指标,希望从中能够看透市场,然后又迷上了机械交易系统,看了数遍“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海龟交易法则”、“机械交易系统”等,还自己编写了软件来实现,这个软件后来卖给了一家交易公司,对了,我的本专业是一个程序员,有10多年的编程经验;最终,这条路越走越窄。
然后又接触了波浪,江恩,一段时间苦读加实践后,发觉这些东西用在实践上困难巨大,而且有些使用虽然用对了,但复盘分析后发觉用简单的方法就行了,何必绕来绕去多此一举,多次迷茫后终于决定放弃,市场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到只有一个买入和卖出,但是它又是无比复杂,复杂到任何理论都只是一家之言,因为复杂的市场如果能够被完全构造或者解释,就一定是有其本质,而市场的本质从其牵扯和影响而言,应该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混沌和分形也不可能解释它,这也是我后来略看缠论就放弃的原因,想用一种机械的、几何的或者用一种从简单定理到复杂构建的思路来构建市场轮廓我认为是一条死路。
另外,均线和趋势线之类我认为也意义不大,说白了,这些都是人一些主观定义而已,和市场没有关系,你用均线划分市场其实只是你对市场的人为划分,而市场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去除了这些东东后,还剩下什么呢?只有K线和成交量,这就是我对市场的观察层面,相当原始,但我感觉相当有用。
理解并认同了这一点后,我的交易开始突飞猛进,更贴近了市场和股票的脉搏,2015年9个月的时间我在股票市场上赚了7.5倍,让人感觉一旦解开了这些束缚,交易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突发感想,想写写感悟,抒发这些年的酸甜苦辣,我会持续不断写下去,并希望与各位交流看法心得。
关于简单的第三个心得是:简单并符合逻辑。
这主要是关于仓位设置的,我先阐述一下我的使用过程。
最开始我操作时候是在贪婪蒙蔽双眼,总是全仓进出;
后来看了些资金管理的书籍,主要是外国的一些书籍,开始小仓位试探进出,中间还有2年多的时间主要做期货,小仓位成为标准方式;
后来从期货市场上回来后,因为感觉股票市场没有杠杆,资金量也不算很大,感觉分仓必要性不大,又开始全仓进出,虽然还是全仓,但这时候我认为是不错的方式,特别是对资金量不大的散户来说,全仓进出可以将自己对仓位的考虑完全放掉,集中力量研究最重要的进出时机问题;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非常不错的仓位管理方式,大道至简,最好的仓位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呵呵。
随着资金量的扩大,惭愧,主要是近1年多的事情,我现在的仓位采用的是双重仓位策略,1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超短期判断的对错,1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中期判断的对错;这是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方式,三段式:进来就错了,全走;进短期仓对了,加中期仓;短期结束短期仓出,中期结束中期仓出。这里面的要点是短期仓必须要确信自己对中期趋势的判断肯定是错的,所以短期利润总是能拿得到,这对避免坐电梯避免被套,非常有帮助。非常简单,非常符合逻辑。
我的方法其实处处简单,简单到我感觉这些年我都白学了,但毕竟真金白银是真的,今年春节以来,我的赢利是40%左右,算是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简单并不是简陋。
关于简单的第4个心得是:紧抓重点,切勿面面俱到。
仓位说过,现在来谈买入和卖出;这里面也有一段历程;开始时候我认为入点最重要,千方百计追求入点,常败;
后来看书交流后,开始认同“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结果呢,一样,常败;
再后来,我对入点出点同样重视,不断研究,结果呢,还是一样,常败。
后来,我慢慢发觉,入点和出点是二位一体的东西,也就是说入点和出点常常呈现互关联,你的入点确定了出点也就确定了,当然这些也是常识,很奇怪我一直都没有认清楚。那么既然如此,哪一个重要呢?我认为当然是入点,因为入点也直接决定了出点,换句话说,直接决定了赢利。
到这里我的观念终于成型:以入点为绝对重点,对出点机械止损就行了。也就是我的系统基本上只考虑“入点”;结合前面我说的我只做一种形态,想想就知道,这是非常简单的方式。(好像和最开始方法差不多,呵呵,难道这就是见山还是山?
到现在为止,我的交易系统只有1页纸了(原来是11页,其中包括常见错误提示2页),非常简单。
但是要能做到心无旁骛,忍受众多的利润模式从眼前飞过,忍受无数的读书笔记,无数的交易日志交易心得变成废纸,忍受自己从滔滔不绝变成沉默无言(因为可说的实在不多),忍受交易技术原来只是平淡无奇的东东而已,还是有点艰难的,不过,我们只是为了赚钱,这本来不就是简简单单的目的吗。
说是简单,但做起来就难。一个善于书法的人,随手抓一物,随手几下,便可成良作。一把二胡,善者,出手成韵,闻者赞;不善者,掩头塞耳,听者恶。楼主从繁顿悟至简,其实为一个历练而成。在世间,任何事,想一开始就简简单单,而有所成,都是懒惰、痴心妄想而已。顿悟,偶得并且长久,没有经历繁怎么可能?投资市场更是如此!
我现在还是一个未入门的小散,但我不会找所谓的快捷方式,直到自己可以随手偶得,顿悟止。
技术什么的真的很简单,但是要相信这个简单很困难;相信了以后这个执行难度更是相当的高,难度不在于策略与系统不清晰,难度在于执行上要斗争的对象虚无缥缈,因为它本来就是你自己摸不见看不到的心魔。
除了不断亏损到心痛,以求百炼成钢外,还需要尽量将这个东东降低到最少,为什么我强调入货点至关重要,因为人性如此,好的入货点会将人性的这种搏斗降低到比较小的程度。
所以人性需要磨练,也需要用各种方法来减少这种压力,毕竟我们是为了赚钱而来,就算需要折磨自己,也最好只在不得已的时候。
关于简单的第5个心得是:得失要分明。
这主要指的是选股,前面说了我只做一种形态,既然重点关注在这种形态上,我慢慢放弃了对股票本身的研究;现在的做法是“眼中无股”,认为所有股票都是同一支股票。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1、不了解造成的风险,所以前面我说了我的仓位策略是双重仓位,也有避险意味。2、换股会比较频繁,既然眼中只有走势,换股就不应该成为障碍。当然,这不意味着随意冲动换股入货,因为别忘了,我是以入货为最重要考量的,入货时如此,换股入货时也如此。
形态选股最大的好处就是综合性,人眼和人脑对事物的处理是超过任何电脑化的东东的,所以很多精深高手都有敏锐的直觉,这不是自然的产物,这是自然的脑袋和后天的不断训练深化的结果。
前面说了,我认为市场没有什么本质。
我们太重视科学,对事物总有穷根究底的心思,总想着能抓住本质,进而以“万变不离其宗”做分析;但对于股市,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市场没有本质(或者说就算有本质,也一定不能用来指导操作),也就没有科学,市场上只有经验,只有概率
说了这些,其实我的基本意思应该表达出来了吧,1、放弃寻找神奇的东东吧,放弃从别人那里直接获取交易系统的念头吧,用简单的技术去观察实际的历史数据足够你构建出一个你自己的交易系统,你的交易系统一定要基于你自己的判断和方法。相信我,第一这个不难,第二这个比无数神奇的系统更有效更能赚钱。
股票确实需要悟,能悟出今是而昨非。我只是提供我的感悟,并没有具体阐述我的交易系统(这个请原谅^)。我希望我的这些感悟能够引起一些共鸣,如果有些朋友能从中发现一点点的未来之路,我会非常高兴。
另外交易系统这个我说了也没用,它一定要基于自己从市场上找到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多,关键是你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它真的就摆在那里。
还有,技术指标我并不是一概不用,我放弃得是神奇,复杂的,但是,作为一种类似统计工具的作用(就像电脑上的计算器),我当然不舍弃,比如,有些我想知道,但从图上看有时候比较累,我就写个小指标来算算,这些指标都非常简单,因为指标的基础量就这么点,任何复杂的指标其市场含义必然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