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无眠之夜!
北京时间3月15日深夜、16日凌晨,全球金融圈都在密切关注一个“超级大瓜”——瑞信集团到底将发生什么,到底出了多大的事情。
瑞信的股票,一度暴跌了30%!
下面是深夜12点,欧洲主要股指的表现:

用“狂风暴雨”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下图是在美国交易的瑞士信贷存托凭证的走势,向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跳空缺口。

如果看它的周K线,就更加触目惊心:
2021年初的时候,瑞信集团在美国存托凭证的价格,还维持在15美元左右,如今已经跌到了1.93美元。
关于瑞信集团的坏消息,已经传了一年多。
最新一轮坏消息,是从当地时间3月14日开始的。当时瑞信官网发布年度报告,称在2022财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事关未能在财务报表中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并正在采取补救措施。
此前瑞信发布的年报显示,2022年全年集团的税前损失为32.58亿瑞郎,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72.93亿瑞郎,这创下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
现在看来,在这个巨大亏损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大瓜,这让股东们、让市场情何以堪。
更令人沮丧的是,瑞信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态说,他们不准备施以援手。
当时美国媒体问沙特国家银行主席Ammar Al Khudairy,如果瑞信需要额外的流动性,是否会给予支持。这位掌门人清晰地回答:绝对不会。
原因是:他们已经持有瑞信集团9.9%的股权,再买就超过10%,超过了监管和法规的限制。
瑞信集团遭遇巨大危机,让刚刚受到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破产波及的欧洲股市,再次大跌,大家普遍担心欧洲金融的多米诺骨牌,会被瑞信集团彻底推倒。
瑞信集团的重要性远非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所能比。
瑞信成立于1856年,从一个主要以瑞士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与扩建提供融资的开发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60个国家有经营业务的国际金融机构。
瑞信集团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的银行,是一家经营个人、公司金融服务、银行产品及退休金、保险服务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管理的财富曾超过1.5万亿美元。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把各国最重要的30家银行,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瑞信银行多次入选。

上图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2022年版)的分级表,第五档是最高档,目前尚未有银行入选;第四档只有摩根大通入选,第三档有花旗、汇丰、美国银行等入选;中国银行、工行等处于第二档。
最低一档为“第一档”,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瑞信集团都处于第一档中。
所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实就是“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如果其中一家倒闭,必然引发金融领域的剧烈波动。
我们尚不能断定瑞信是否会破产,但它遭遇了巨大困难,将产生广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1年多以来,关于瑞信破产的传言就一直不断。
2022年10月,澳洲广播公司(ABC)旗下商业记者David Taylor根据可靠消息报道称,一间大型投资银行濒临破产。这个消息引起了全球金融圈广泛的关注,很多媒体都猜测这是指瑞信。对此,瑞信拒绝评论。
近日,曾精准对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作出预测的《穷爸爸,富爸爸》作者、华尔街企业家罗伯特·清崎近日公开表示,将遭遇破产的下一家银行可能是瑞士信贷银行。
在现任第一大股东拒绝救援的同时,前任第一大股东在迅速清仓:作为持股瑞信时间最长的股东之一——美国投资管理公司近日宣布,正在大幅减持瑞信股票。美国投资管理公司从2002年开始购买瑞信的股票,最多持股达到10%。
其首席投资官表示,因对瑞信未来的不确定,该公司从去年10月便开始削减对瑞信的敞口,现已完全清仓。
近年来,瑞信深受一系列丑闻、巨额亏损的困扰,包括Archegos爆仓、Greensill破产等。
更要命的是,瑞信还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银行,罪名是帮助毒贩洗钱!(下图)
俄乌冲突后,有近1.8万个瑞信客户的账户信息被泄露。这些账户总共涉及3万个人和公司实体的隐匿财富,超过了1000亿瑞郎,每个账户平均持有750万瑞郎。
这一系列事件影响了客户对瑞信的信任,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流失,加剧了该集团的困难。
据报道,2021年瑞信资金净流出达到了309亿瑞士法郎,2022年达到了1232亿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大约等于1.084美元。
瑞信会破产吗?瑞士当局,乃至欧盟会救援瑞信吗?
这些都是有待破解的悬念。
据报道,瑞信已经请求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表态支持自己,但这两家机构尚未做出决定。
不过从瑞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地位来看,瑞士当局施以援手是有可能的。必要的时候,欧盟或许也会给予帮助。
不过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也没有加入欧元区。
事件发生后,瑞士法郎对美元出现了一波下跌。但有意思的是,瑞士法郎对欧元的汇率反而升值,因为欧元被吓尿了:
上图是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走势图,欧元出现了显著贬值。
对于瑞信事件,欧洲其他国家股市的跌幅,也普遍超过了瑞士股市。
这是因为欧洲有不少成员国的经济、金融更加脆弱,比如希腊、意大利等。
这一轮的欧美银行业危机,跟美联储的快速加息、缩表有密切关系,其他主要西方经济体也跟随美联储快速加息,造成了资金迅速变贵、变少。当海潮褪去的时候,裸泳者就被尴尬地暴露在沙滩上。
而这些裸泳者,也就是出事的银行,不外乎两类:
第一类如硅谷银行,客户比较单一,而且集中在高风险领域。比如硅谷银行的客户大多数是创新创业企业,这些企业波动性大、风险高。
第二类如瑞信,属于内部出现问题、体弱多病很久的银行,很容易被加息潮击倒。
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欧美的银行倒下。
中国的中小银行,比如主要客户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或者集中在人口流失、经济不景气领域的,其实也存在风险。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目前存在较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仍然有300多家。

不过由于中国的监管体制和制度跟西方不同,再加上中国有外汇管制,欧美银行业的风险很难外溢到中国。
但欧美银行股大跌引发的股市大跌,会在心理上影响到港股和A股。
银行频繁暴雷,会显著收窄美欧的加息空间,甚至可能导致美联储在今年年底开始降息。事件还会进一步打击全球经济,让中国的外需变得更加疲弱,出口难度加大。
比如高盛就表示:美国地区性银行破产事件对经济的影响与美联储加息约25-50个基点相当。呼吁美联储停止加息的声音,正变得越来越响亮。
银行股暴雷,还进一步打击了大宗商品价格,今夜多个类别的商品出现暴跌,比如天然气和石油价格都暴跌了7%左右,锡、铝、铜的价格都在显著下跌,只有黄金等少数商品上涨。(下图)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3月16日的A股相关板块!